top of page
創會:1209年
來台南:1953年
聯絡處:台南市新營區民權路61號
電話:06-322514

新營首任本堂Andreas Zermahr ofm 宰慕良
新營首任本堂Andreas Zermahr ofm 宰慕良


每位傳教士,離鄉背井,去到遙遠的異國宣揚救主的福音,都是抱着埋骨他鄉的壯志。一旦在暴政的壓迫下,必須離開自己的血汗所灌溉的園地,這種犧牲與痛苦恐怕比當日拋棄家園更難忍受。


1949年天主教的數千外籍男女傳士被驅逐出境,離開大陸。這正是暴露了共匪極權的惡政,豈能容忍宣揚博愛的宗教共存?山東濟南總主教區的德籍方濟會士被逐後,雖然回到自己溫暖的家園,享受着與久別家人重聚的天倫,但依舊是惦念着遙遠的中國大陸與中國教會,而且耿耿於懷的是過去所學的難以致用,正在這種度日如年的充軍時期,傳信部需要借用有志的傳教士到各地去為主效勞,聖部商椎這一批德籍方濟會士任意選擇下列三個地方去傳教:那便是非洲的新幾内亞、亞洲的錫蘭與台灣無疑地,他們很高興地選擇了台灣。1952年苗克聖神父與甘慎言神父便立刻買舟東返;數月後,方濟會總院派遣負責傳教區的主任秘書舒斯德神父來台訪問。舒神父曾任方濟會總會長駐華代表十餘年,抵台後便去拜訪了當時的高雄監牧區陳若瑟蒙席,並商量有關方濟會士來高雄監牧區工作。陳蒙席立刻將台南縣劃分為兩傳教區,以曾文溪為界:南部託給比籍方濟會士;北部便由德籍方濟會去開發。只是比籍方濟會士始終沒來,德籍方濟會士於1953年5月便到達了。由宰慕良神父當會長,領導苗克聖、邱懷士、胡國臨等五位神父開發曾文溪北部,當時這裡還是沒有教會的真空地帶。


馬哥修士抱幼年的黃敏正神父Firminus
馬哥修士抱幼年的黃敏正神父Firminus

宰會長選擇了新營為開教的首站,直到今天仍以「新營區」稱呼這一地帶;苗神父則到麻豆去創立新天地,當然都是暫借民房安身以及工作,新營的正式開教首祭是1953年7月23日。


在這數十平方公里的處女地開教最需要傳道員的輔助,故此第一件工作便是試辦了一期傳道員訓練班,為期一年,共有12人,在新營區投入堂區傳教工作。因為台南縣的居民說台語,為了工作需要,每位神父還得學習台語,以便與各界接觸;為了

與人接觸,開始時曾經辦過英語補習班,探訪病人,救濟貧苦者,開辦幼稚園,在麻豆還借用戲院,放映露德聖母宗教片招待觀眾,這都是向當地居民宣告「天主堂」在他們的鄉鎮成立了。


經過一年的時期,先後在新營及麻豆買地建堂。新營首次領洗的只有七人,但都是外省人,在新營區的傳教工作也得在省籍不同的教友中謀求合作,否則便有離開的危險,所以聖堂的講道應該是台語及國語兼用。



Andreas Zermahr ofm 洗禮
Andreas Zermahr ofm 洗禮

工作的展開步驟,先在人口稠密的鄉鎮奠基,然後進入村里。每一據點有數十教友後便尋覓地址興建傳道所或聖堂;否因距離遙遠,教友疏散各地,赴堂參與以及其他禮儀困難,容易冷淡·因此堂口與傳道所增加後,神父不夠分配,每位神父都得兼管數處堂口或傳道所。從1953年開教到1961年台南正式成立教區,前後才

不過八年的工夫,已經有新營、麻豆、佳里、白河、鹽水菁、安溪、六甲、官田、大內、中及下營等處堂口與傳道所。


台南成立教區後,將佳里、中察、六甲、官田及大五堂口劃歸教區;但又成立了柳營、果毅村、新嘉村、平安村、烏樹林、舊營、歡雅、學甲、北門等數堂口與傳道所。



苗克聖神父培訓12位傳道員
苗克聖神父培訓12位傳道員

可惜的是創立鹽水堂口的功臣胡國臨神父於1964年11月7日因車禍而殉職,鹽水是「新營區」的模範堂口,胡神父雖死,他的德表仍活在鹽水的每一位教友心中;1965年5月13日,又有「新營區」的首創人宰慕良神父病逝德國。


撫今追昔,過去的歲月雖艱,然而今後的任務仍巨。為了使信友們更生動地參與彌撒,「新營區」的傳教士曾大膽地走在前面,在「禮儀憲

章」尚未宣布,便開始了中文彌撒,雖然是急迫,但因環境的催促,不能不如此做,因為某次一位教外人來堂參與彌撒,事後對某神父說:「您們說的彌撒如何神聖,卻是令人不可領略的拉丁文戲劇。」這話是人家坦誠的善評,並沒有含着一點詼諧;但值得教會當局深省。唯望上主仁慈寬恕過去的大膽。



胡國臨神父出殯遊街
胡國臨神父出殯遊街


在敬祖一方面,教會已默認中國的某些傳統習俗不相反天主教仰;那麼在重孝道的中國傳教,不妨採納這些習俗,改變人家對天主教的錯覺,尤其是在台灣敬祖特別盛行,這也是為何「新營區」傳教士大膽供牌位、燒香等。這種大膽作風,並非標新立異,都是為了上主更受光榮,使人家更自由地跨過門檻而深入堂中,更易了解認識天主教。



Erich Jansen 楊森神父在學甲福傳
Erich Jansen 楊森神父在學甲福傳

不過這種種能夠除的障礙雖已移走了,傳教工作並未見得比前容易。這其中的理由恐怕是因台灣的繁榮,帶來物質的享樂主義。


現今神父大都年事已高,頗有後繼無人之感。過去固然有黃金輝煌之年代,但期待明天會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美好境界。


Jansen 菁寮堂首任本堂楊森神父
Jansen 菁寮堂首任本堂楊森神父


方濟會

bottom of page